ICS 61.040 Y 76 ZZB 浙 江 制 造 团 体 标 准 T/ZZB 0778—2018 E 撞钉 D A Rivet M G N A I J E H Z 2018 - 11 - 23 发布 2018 - 12 - 31 实施 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 发 布 T/ZZB 0778—2018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要求 1 5 技术方面的要求 2 6 试验方法 5 E 7 检验规则 6 D 8 标志、包装、运输和贮存 7 9 质量承诺 8 A M G N A I J E H Z I T/ZZB 0778—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/T 1.1—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。 本标准由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提出并归口。 本标准由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组织制定。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:嘉善天惠服饰有限公司。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: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、东华大学、嘉善星拓服装辅料有限公司、嘉善锐角服 饰辅料厂、嘉兴纽安钮扣有限公司、嘉善玖祺服饰辅料有限公司、嘉善永旺服饰辅料有限公司、嘉善泰 迪服饰制造有限公司、嘉兴科奥服饰科技有限公司、嘉善县华友钮扣辅料厂、嘉善亿豪服饰辅料有限公 司、嘉善东南服饰辅料厂、嘉善怡辉服装辅料有限公司、嘉善东伦服装辅料有限公司、嘉善新亿达服饰 E 辅料有限公司、嘉善开拓模具五金制品厂、嘉善逸磊服装辅料有限公司、嘉善欧莱斯服饰辅料厂、嘉善 天路达工贸有限公司、嘉善保利来服饰有限公司(排名不分先后)。 D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倪卫荣、余子英、张强、吴建胜、李木龙、吴斗峰、彭建锋、徐越、李彩英、 A 陆亦锋、俞友兴、孙卫其、陆亦斐、张玉根、顾建东、计勤松、陶云林、吴晓虎、俞建盛、俞善锋、邬 根弟。 M 本标准由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负责解释。 G N A I J E H Z II T/ZZB 0778—2018 撞钉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撞钉的术语和定义、基本要求、技术方面的要求、试验方法、检验规则、标志、包装、运输、 贮存和质量承诺。 本标准适用于以铜合金、锌合金和铝为主要的组成原材料经冲压或压铸成型、修边、抛光、电镀、喷漆、铆 合等工艺加工而成的撞钉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E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。 D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。 GB/T 191—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A GB/T 250—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/T 251—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M GB/T 6543—2008 运送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/T 28490—2012 钮扣分类及术语 G GB/T 28492—2012 钮扣通用技术方面的要求和检测的新方法 铜质类 N GB/T 29291—2012 钮扣通用技术方面的要求和检测的新方法 锌合金类 QB/T 3826—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耐腐蚀试验方法 中性盐雾试验(NSS)法 A I Standard 100 by Oeko-tex®, Appendix (6)-2018, Oeko-tex®标准100产品认证的检验测试标准和限量 值要求(附录6) J E 3 术语和定义 H GB/T 28490—201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。 Z 4 基本要求 4.1 设计研发 4.1.1 应具备撞钉外观、结构和模具的自主设计、研发能力。 4.1.2 应具备采用SurfMill、Photoshop、Illustrator、CAD 等设计软件实现用户设计的基本要求的能力。 4.2 原材料 4.2.1 铜合金带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 的规定。 1 T/ZZB 0778—2018 表1 铜合金带的化学成分 主要元素 铜(Cu) 磷(P) 铅(Pb) 铁(Fe) 锌(Zn) 含量,% 63.5~70 ≤0.0040 0.0030-0.0050 ≤0.015 余量(R) 4.2.2 锌合金锭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2 的规定。 表2 锌合金锭的化学成分 主要元素 铝(Al) 铜(Cu) 镁(Mg) 铁(Fe) 锡(Sn) 镉(Cd) 铅(Pb) 锌(Zn) 含量,% 3.9-4.3 ≤0.10 0.03~0.06 ≤0.035 ≤0.0015 ≤0.003 ≤0.004 余量(R) 4.2.3 铝卷材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3 的规定。 表3 铝卷材的化学成分 E 主要元素 硅(Si) 铁(Fe) 铜(Cu) 锰(Mn) 锌(Zn) 铬(Cr) 铝(Al) 含量,% ≤0.25 ≤0.40 ≤0.10 ≤0.10 2.2~2.8 ≤0.1 余量(R) D 4.3 工艺设备 A 4.3.1 应配备数控硬加工雕刻设备和中丝线 加工冲床应具备自动故障检测系统。 4.3.3 压铸过程应采用锌合金自动分离系统和清洁能源高效加热技术,并配备完整的废气处理系统。 G 4.3.4 产品表面处理应采用无镍环保电镀工艺、环保油漆。 N 4.4 检验测试能力 A I 应具备过检针、色牢度、扣件结合力、耐中性盐雾腐蚀、漆膜附着力的检验测试能力。 J 5 技术方面的要求 E H 5.1 规格尺寸要求 Z 撞钉的基本尺寸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,示意图见图1、图2。 图1 2 T/ZZB 0778—2018 图2 表4 基本尺寸及偏差(圆形款) E 单位为mm 外径d 扣面厚度e 高脚钉高度h 同批产品 规格L D 基本尺寸 极限偏差△d 基本尺寸 极限偏差△e 基本尺寸 极限偏差△h 厚度偏差 6 3.8 A 8 5.1 M 10 6.4 12 7.6 G 14 8.9 16 10.2 N 由供需双 由供需双 18 11.4 ±0.1 方协商决 ±0.1 方协商决 ±0.1 ≤0.1 A 20 12.7 I 定 定 22 14.0 J 24 15.2 E 26 16.5 H 28 17.8 30 19.0 Z 32 20.3 注1:1L=0.635mm。 注2:对于非圆形款撞钉的外径,取其最大对角距离。 注3:外径基本尺寸采用公制单位的撞钉,其相应允许偏差同本表要求。 5.2 外观要求 5.2.1 人体可触及的部位与相应工作物配合的部位应无毛刺、锐边、棱角等缺陷。 5.2.2 其他外观品质要求应符合表5 的规定。 3 T/ZZB 0778—2018 表5 其他外观质量发展要求 序号 项目 要求 不应有裂纹、缺口、凹凸不平及明显伤痕,光面扣表面光泽明亮,沙面扣小凸点有立体感; 1 扣面 花纹应无明显变形,无白眼、白圈、沟槽纹理饱满、色泽鲜艳、光亮;面背无龟裂、气泡, 无烂边、厚薄不均现象 镶配件 位置端正,结合牢固 2 装饰 激光 字母、图案清晰无脱落,位置正确、端正,线 镀层、漆层 无气泡、明显流挂、漏涂、脱层、起皮、脱落等缺陷,镀层完整,不应有明显的电镀缺陷 4 色差 同批撞钉应符合GB/T 250—2008 中≥4 级;与来样相比应符合GB/T 250—2008 中≥3 级 5.3 理化性能 产品的理化性能要求应符合表6的规定。 E 表6 理化性能 D 序号 项目 要求 A 1 铜质镀层厚度,mm ≥0.002 2 锌合金镀层厚度,mm ≥0.035 M a 3 耐皂洗色牢度 ,级 白布沾色≥4;撞钉变色≥4; 4 耐氯漂色牢度,级 G 表面应无裂纹、缺口、变形,光泽应无明显变化 b 5 耐干洗色牢度 ,级 N 6 扣件结合力,N 撞钉直径≤10mm:≥90;撞钉直径>10mm:≥150 7 耐中性盐雾腐蚀,级 A 10 c I 8 漆膜附着力 ,级 ≥3 a 选用多纤维贴衬布。 J b 耐干洗色牢度仅考核可干洗类产品用撞钉,色牢度项目适用于着色产品。 E c 非平面撞钉用相同工艺条件下的试片做检测。 H 5.4 可迁移性元素限量 Z 撞钉可迁移性元素限量要求应符合表7的规定。 表7 可迁移性元素限量 单位:mg/kg 序号 元素 最大限值 1 锑(Sb) 30.0 2 砷(As) 0.2 3 铅(Pb) 0.2 4 镉(Cd) 0.1 5 铬(Cr) 1.0 6 镍(Ni) 0.5 7 汞(Hg) 0.02 4 T/ZZB 0778—2018 表7 (续) 序号 元素 最大限值 8 锰(Mn) 90.0 6 试验方法 6.1 规格尺寸 产品的外径、扣面厚度、高脚钉高度等尺寸检验用精度为0.02 mm游标卡尺测量,精确到0.1 mm。 6.2 外观 按GB/T 28492—2012中6.2外观检验进行检验。 6.3 理化性能 E 6.3.1 扣件结合力 D 6.3.1.1 试验条件 A 试样应在温度(23±2)℃和相对湿度为(65±4)%的条件下放置24 h以上,并在此条件下进行试 验。 M 6.3.1.2 试验设备 G 拉力试验机。量程不小于200 N,精度为±2 N。试验设备见图3。 N A I J E H Z 说明: 1——被测零件; 2——夹具; 3——测力计。 图3 扣件结合力测试示意图 5 T/ZZB 0778—2018 6.3.1.3 试验步骤 试验步骤如下: a) 由客户提供已装订至少8 粒撞钉的布料(每粒间距>10 cm),每8 粒为一组进行检测; b) 测试方法按GB/T 28492—2012 中6.3.4.3 规定方法进行测试,以最低测试值为检验结果。 6.3.2 耐中性盐雾腐蚀 选取8粒撞钉按QB/T 3826—1999规定方法进行,氯化钠浓度为5%,测试24 h后与原样目测比较,以 最低测试值为检验结果。 6.3.3 漆膜附着力 按GB/T 29291—2012中6.4.3规定方法进行测试,以最低测试值为检验结果。 6.3.4 镀层厚度 按GB/T 28492—2012中6.3.3规定方法进行测试,以最低测试值为检验结果。 E 6.3.5 耐皂洗色牢度 D 按GB/T 28492—2012中6.3.7规定方法进行测试,以最低测试值为检验结果。 A 6.3.6 耐干洗色牢度 M 按GB/T 28492—2012中6.3.8规定方法进行测试,以最低测试值为检验结果。 G 6.3.7 耐氯漂色牢度 N 按GB/T 28492—2012中6.3.9规定方法进行测试,以最低测试值为检验结果。 A 6.3.8 可迁移性元素限量 I J 根据Testing Methods: STANDARD 100 by OEKO ‑TEX(2018) ,采用人工酸性汗液萃取(参照ISO 105-E04),使用ICP-MS作定量检测。 E H 7 检验规则 Z 7.1 检验分类 7.1.1 出厂检验 产品应进行结构尺寸和外观品质的全数检验,经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,并附有产品合格证方可 出厂。 7.1.2 型式检验 产品的型式检验项目为第5 章技术要求所有项目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,应进行型式检验: a) 新产品或者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; b) 原材料、结构、设备、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; c) 正常生产过程中,连续生产半年后,周期性地进行一次检验,考核产品质量稳定性时; d) 产品长期停产半年以上,恢复生产时; 6 T/ZZB 0778—2018 e)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; f)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。 7.2 组批抽样 7.2.1 检验以一次交验的产品为一批,以每粒产品为一个单位产品。 7.2.2 外观和规格尺寸检测按产品批量: a) 500 粒(含500 粒)以下抽验80 粒; b) 500 粒以上至10 000 粒(含10 000 粒)抽验150 粒; c) 10 000 粒以上抽验300 粒。 7.2.3 按6.3 测试规定取足够量的试样进行理化性能测试。 7.3 判定规则 7.3.1 单件(样品)判定 单件产品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技术方面的要求,即构成缺陷。缺陷分为轻缺陷和重缺陷。不符合本标准的 E 规定,但对产品的使用性能及外观影响较小的缺陷为轻缺陷;严重影响使用及外观的缺陷为重缺陷;在 D 同一粒撞钉上同时出现二种或二种以上的轻缺陷,视同重缺陷。 A 7.3.2 批量判定 M 7.3.2.1 外观和主要尺寸检验中,抽取的撞钉中若出现3 粒有重缺陷,则进行二次抽样,样品加倍。 若累计出现8 粒重缺陷,则判定批产品不合格。若出现轻缺陷的产品数量超越检测样品数量的15%,视 同重缺陷,判为批产品不合格。 G 7.3.2.2 理化性能要求中若有一项指标不合格,则判定为批产品不合格。 N 7.3.2.3 撞钉的常见缺陷的判定见表8。 A 表8 常见缺陷分类 I J 项目 E 内容 轻缺陷 重缺陷 主要尺寸超差≤0.2 mm (外径除外) ● 尺寸 H 外径超差>0.2 mm ● Z 非主要表面镀层露底、花色 ● 主要表面镀层露底、花色 ● 花纹不清晰、但可以辨认 ● 花纹模糊 ● 不明显的局部变形 ● 外观 较大的变形 ● 非主要表面起皮或起泡≤φ1.0mm,限两处 ● 主要表面起皮或起泡 φ1.0mm ● 漆出界≤φ1.0mm,限两处;缺漆≤φ1.0mm,限两处 ● 漆出界>φ1.0mm;缺漆>φ1.0mm ● 8 标志、包装、运输和贮存 8.1 标志 7 T/ZZB 0778—2018 8.1.1 产品内包装里应标志以下内容: a) 检验合格标识及生产日期; b) 生产单位名称、地址;
T_CFA 02010206.1-2016球墨铸铁井盖、箅子及附件.pdf
【GB_T51450-2022 】金属非金属矿山充填工程技术标准.docx
国开一体化平台01189《企业信息管理》形考任务(1-4)试题及答案.docx
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,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,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(可下载、阅读),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,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。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,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) ,上传者
E-mail: service@yynk.com
固话: 0769-88566677
扫码加微信